本帖最后由 蜡笔小丸子 于 2019-1-25 09:13 编辑
新规定下,我家小区的普惠园啥时候“佩奇”?
有这样一组数据: 2018年4月,武汉市幼儿园总数为1391所; 到9月1日开学,武汉有54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投入使用。 到2019年,武汉市还将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30所,新增学位8000个,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%以上。
不管总数如何,80%的比例还是让人非常期待的。这就意味着一个小区周边的10所幼儿园中,至少有8所是公办和普惠园,专治小禾妈妈们的选择强迫症。
同样,在其他城市,“普惠园”这股风也吹得正兴:(以下来自每日经济新闻)
北京大兴某小区配套幼儿园之前学费2900元,改公办后降为1150元(含伙食费);另一小区配套幼儿园原本学费2000多元每月,改为普惠之后降至1680元。
2018年12月,天通苑原有10所配套幼儿园移交至教育行政部门后,全部实施普惠性收费政策,这10所幼儿园总计提供学位2990个。天通苑地区私立幼儿园收费标准为每月2200元至6000元不等,变成普惠园后将参照公办幼儿园标准进行收费,学费降至每月600元或750元。
幼儿园学费降了,家长皆大欢喜,但有些幼儿园的做法却让家长们措手不及。
最近,长沙的周小姐正在苦恼,孩子所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转普惠,学费还没有降,但是课外培训费已经增加了。去年免费的一些课程,今年都要缴费,比如篮球课、主持人课、舞蹈课等。
这并不是个例。 张女士的儿子原先上的是有英语课的班级,学费1900元/月,转普惠园之后没有英语课的班级每个月降为1500元,但英语班仍是1900元。
“幼儿园是有兴趣班的,由外面的人来给小朋友上课,额外收费。我儿子上的篮球课1000元一个学期,一周一节课,其他的舞蹈、绘画兴趣班也差不多这个价格。”张女士说。
新规定下,甚至有幼儿园开始“节流”甚至停办。 其实,国务院发通知,要求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,但不等于“国家宣布取消私立幼儿园,私立幼儿园将全部关闭,退出历史舞台”。也不代表从此拒绝学前教育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。对此,教育部政务新媒体“微言教育”昨晚给出了这样一篇“专家解读”: 专家指出,此次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集中治理是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,并非所有幼儿园,是明确要求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需要规划到位、建设到位、移交到位、使用到位,必须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,即普惠性幼儿园。
为什么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定要办成普惠性幼儿园? 首先,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,城镇小区配套园是城镇居住小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,是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。其次,小区配套幼儿园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,是满足城镇地区老百姓就近入园的主要渠道。
——说白了,两次发文的目的都在于解决“入园难”“入园贵”问题。过去家长们反复在做一道选择题:
A. 平价公办幼儿园:我们上不了。 B. 高价优质幼儿园:我们上不起。 C. 高价低质幼儿园:我们上当了。 D. 低价低质幼儿园:我们不想上。 现在,我们都希望让这4个选项至少减少到2个甚至是1个:大部分家庭都能上得起家门口的普惠幼儿园,还有一部分家庭也可以选择少数收费高的幼儿园,接触更丰富的教育资源。
有一点是非常确定以及肯定的:别再想方设法拿孩子学前教育这事儿赚钱了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