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关小羽 于 2020-12-2 09:03 编辑
“来了清华以后,最让人难受的是一种落差感,曾经从小到大,都是老师家长心中的No.1,自然而然上了大学依然想成为最好的。但是你发现你很努力之后,那个差距依然存在......”
(视频出自抖音小视频)
看了这个视频后,小编心中想的是即使是输给了别人的传承,十年寒窗能有个好结果也是很不容易,给这个小哥点赞!同时也在思考,我们从学生时代就比拼分数,参加工作后比拼什么,或者说,不拿分数做比较,你还有什么能跟别人比?
央视名嘴白岩松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,他说:不读书,你拿什么和别人拼?财富还是智慧?经验还是人脉?这些你都有吗?
改变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还是高考,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你如果分数靠谱,就总能往外走。对于现在的高中生,除了高考,社会对他们还增加了一项要求,考研,别杠我,怕被喷
考研专家张雪峰曾在《演说家》节目中跟嘉宾精彩辩论,节目中马丁认为:人生的路有很多,考研只是其中的一条,并且只是很普通的一条,而最好的路就是好好去工作,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。
张雪峰则认为:他们(大学生)受到锻炼的机会太少了,因为一流的企业基本很少会去非重点的学校招聘。
随后马丁摆出了事实来反驳张雪峰:“我告诉你我的公司没一个重点(大学)的!”
张雪峰则霸气回应道:“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强!”
现在的社会现状,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,那些成功的人真是万里挑一,因为他们的情商,读不读书没有太大区别。所谓不吃学习的苦,就得吃生活的苦,生活成就了许多人的成功。
有些人认为,名企在面试的要求里,把985、211列出来是歧视,是**平,可是更加**平的是,别人学习的时候,付出了比你多的多的努力,得来的名校学历这张敲门砖,否定了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成果难道就公平吗?不客气的说,现在很多学生都活的很梦幻,根本不明白努力能得到什么,不努力又失去了什么。
如果说最上面考上清华的孩子意识到了差距,那没有关系,别人如今的成就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辈几代人的努力建好的基础,所以你拼命的努力,才堪堪能够得上他的肩膀,但一定要相信没有努力是白费的,靠自己得来的成果更加坚不可摧。
十年寒窗学子vs继承家族资源成长的学子,您比较支持谁呢?
|